近年来,由于国际外部环境动荡,昔日靠投资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已一去难返。同时我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1万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2%,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增长率首次低于10%。霎时间,消费降级或说消费疲软的说法喧嚣尘上。
由于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大概与GDP增长速度持平,即低于消费增长速度,再加上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伴随老年化带来的养老压力,现在居民对于消费,特别是大额消费将会越来越谨慎。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许诺金、王景武、张劲等多位代表,分别从普惠金融促进立法、监管、推动信用信息在线共享等方面提出议案,以期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为经济平稳运行助力。而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抵押、贷款快、免担保的消费金融近年来迅速发展,其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增长,其将进一步刺激我国消费市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不健全,从事消费金融的企业难以获得多维度的个人信用信息,很难准确评价一个人的个人信用,进而导致风险防控落后于消费金融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开发,进而滞缓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使消费这驾原来发挥最大作用的马车难以继续发展。
一、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消费金融今年来发展迅猛,从一开始的私家授权单位,到如今的遍地开花,截止去年10月,其总量已突破8万亿,而且还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然而由于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缺乏充分的信用数据,来给用户“画像”,导致消费金融公司难以有效防控放贷风险,进而使呆账坏账率高于传统的银行信贷,使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从而使消费金融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阻碍了其的发展。
首先,个人征信系统作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石,其发展直接决定了消费金融的发展质量。可由于2015年前,仅央行推出了全国个人征信系统,且这个征信系统仅服务于符合央行标准的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难以获取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中的信用信息,导致新兴的消费金融平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申请者时,只能通过用户填报信息及如阿里巴巴等一些互联网公司所提供的信用信息加以判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切实防控信贷风险。
其次,信用数据单一,传统的征信依托于信贷信息及些许的资产信息,且更新速度慢,难以准确评价个人信用,特别是对于中国超过一半无信贷记录的人来说,由于对于其缺乏信用信息来进行信用评价,导致“一视同仁”,难以合理防控由此带来的信贷风险。也正因为如此,消费信贷平台难以根据准确的个人信用评估情况,来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信贷支持,来满足其容易增长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现在各大平台也在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然而由于难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也很难直接进行推广。
其三,数据壁垒难以跨越,各个平台之间的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的共享,以至于信用状况恶劣的人依旧可以通过伪造个人信用信息来骗取更多的贷款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这对于消费金融平台的良性发展将带来巨大挑战。
在以往的发展中,各大消费信贷平台依托于自身的投资方(多为商业银行),通过其来获取更多也更加准确的信用数据,然而由于其投资方所掌握的数据也并不充足,难以带来充分的帮助。同时更大消费金融平台也尝试形成数据联盟,互相交换信用数据,来更好服务消费金融的发展,然而由于利益博弈,大多的消费金融平台不愿将自己有价值的数据以及优质客户进行分享,甚至带来了数据造假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消费金融的良性发展。
最后,由于缺乏多样且充分的信用数据以及具鲜明特色的场景化应用产品,导致消费金融公司所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也仅限于信用卡、消费贷款及分期、现金贷等服务,难以开展多样且具体的金融活动,推出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进而满足我国居民容易增长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信贷市场,推动消费市场的扩大。(作者:湘潭大学法学院 顾男飞 刘奕辰)